8月末,雖已過三伏天,但重慶氣溫依然居高不下。傍晚6點,在渝北區仙桃數據谷內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周游準備下班回家。走出公司大門,外面還是烈日當空、酷熱難耐,周游打開手機點了幾下,一輛自動駕駛的新能源汽車穩穩地行駛到他的面前,準備將他送到園區停車場。路上,周游在APP上打開了家里的空調,并訂好了可以配送到家的晚餐食材,這樣,回家就能直接做飯了。
8月26日至29日,2019中國**智能產業博覽會將在重慶**博覽中心召開。一年前,它..驚艷亮相,將“智慧”之種灑在山城土壤;如今,它已結下累累碩果。
智能制造改造升級 傳統產業換道超車
近日,家住沙坪壩區的市民陳志強通過電商平臺購買了一瓶石柱縣的蜂蜜,拆開包裹就看到了瓶身的二維碼。陳志強用手機對準二維碼輕輕一掃,商品的生產日期、原產地、生產批號、生產環境等信息一目了然。在石柱縣蜂蜜生產基地,這種農產品溯源技術率先試點,“智慧農業”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消費體驗。
另一邊,南岸區南坪白鶴路美心集團廠房里,大批工人站在生產線前的場景已成為“過去式”,廠房內只有幾名工作人員監控著機器。以前,生產一扇2米高的門,會產生符合生產標準的5毫米誤差,現在的智能生產線改進沖折技術后,誤差縮減到1毫米以內。
在重慶兩江新區,類似的情景也在上演。在重慶金康SERES(賽力斯)兩江智能工廠內,沖壓、焊裝、涂裝、總裝等環節已不再需要大量人力,而是由1000多臺機器人共同完成,焊接自動化率已經達到....。除了**有序工作的機器人,還有一個看不見的“車間主任”,“我們的‘MOM’系統一直在全方位掌控著每一個制造環節的信息,**著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?!惫ぷ魅藛T說。
戴上一頂安全帽,就可以進行勞務實名制管理、安全預警、考勤管理;生產材料進出廠時,通過地磅稱重,就能實時上傳物料數據、自動生成表單,不再由人工記錄……由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數字項目管理(BIM+智慧工地)平臺,正在實現傳統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。目前,這一平臺包含的多種解決方案及產品已經覆蓋重慶412個在建項目,一個個“智慧工地”由此誕生。
“重慶的傳統企業如何蝶變?智能制造就是.好的抓手。”2019智博會承委辦主任、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陳金山介紹,一年來,重慶大力實施智能化改造,推動新技術、新應用落地,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態勢更加明顯,越來越多的重慶企業開始向智能制造轉型,“更重要的是,讓企業感受到了智能制造是傳統企業改造升級的.佳路徑,也是重慶制造業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途徑。”
傳統產業蛻變升級的同時,新興產業也應智能化而生,孕育了蓬勃生長的工業互聯網產業。在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動力摩托車總裝“1011”生產線上,12個自動化單元正在運轉,智能網絡的搭建,讓這條傳統自動化流水線的作業自動化率增長了10倍,自動糾錯防錯能力提升了10.6倍。
“去年以來,重慶全市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825個?!标惤鹕酵嘎?,目前,重慶共認定216個市級示范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,通過智能化改造,這些示范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升68.7%,不良品率降低38.6%,運營成本降低20.8%,單位生產能耗降低17.2%。
智能應用遍地開花 智慧場景無處不在
小區窨井蓋出現破損,系統自動向物業預警報修;走過樓下的花園,灌溉系統根據土壤溫度自動開始工作……家住重慶合川區的市民李泳覺得,和日益智能化的生活相比,自己似乎變得越來越“笨”了。其實,目前在重慶已經有93個這樣的“智慧小區”,見證著市民居住環境的智能化轉變。
今年7月8日,渝北區仙桃數據谷園區內,一輛長安新能源EV460穩穩地行駛在濕滑的路面,引人注意的是,車上沒有駕駛員。這樣的自動駕駛車輛已在這里實現運營,掏出手機APP叫車,隨叫隨停的同時也可固定行進路線,定點接送。該園區不僅是**..基于5G的L4級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范運營基地,同時也是**..5G自動駕駛公共服務平臺。
本文轉自人民網,如有侵權請告知本站刪除